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台灣中部日治時期建築古蹟巡禮(一)

週末到苗栗想要拍火車,來到了苗栗舊山線的泰安與勝興車站。

這段舊山線鐵路完成於日治時期的西元1908年,也經歷過西元1935年時慘痛的「關山大地震」

由泰安車站沿著鐵道往南步行約10分鐘,來到了這座橫跨在大安溪上的「花樑鐵橋」,憶起當年每次搭著沒有冷氣的藍皮對號快車,經過漆黑又充滿柴油煙味的山洞後,瞬間感受到兩旁窗外,火車穿過鐵橋時的光影變化與轟隆轟隆的過橋聲音

今天站在這裡,才發覺,為什麼感覺當年火車在舊山線時,總是聽到柴油機車頭非常吃力地咆哮著,因為它要非常努力地爬上陡坡,才能站在鐵橋的橋頭

自從鐵路山線改道之後,信號燈只能孤單地矗立在這兒,陪伴著鐵橋,見證著當年揹負著台灣運輸的一代風華

這座大安溪鐵橋全長637公尺,原完成於西元1907年,但因「關刀山大地震」時受損而重建

現今橋樑已封閉

橋樑的盡頭是舊山線的「第七號隧道」




目前像這樣的花樑鐵橋只剩下三座(大甲溪鐵橋、高屏溪舊鐵橋與這座大安溪鐵橋),大甲溪鐵橋已改成自行車道、高屏溪舊鐵橋已斷,只有這座還能行駛火車!



舊山線的舊「泰安車站」建於西元1909年,原稱為「大安驛」

最早是棟木造建築,但毀於關刀山大地震後重建為現今之建築

舊「泰安車站」在舊山線轉換到新山線後而停用,現在是台中市政府所指定的「市定古蹟」

車站的窗戶採用日治時期廣泛採用的「平衡錘上下疊窗」,比較特別的是窗櫺為大小不一的「井」式窗櫺

大地震發生的三年後,山線鐵路修復完成的時候,樹立這座「臺中線震災復興紀念碑」

「勝興車站」也是舊山線的一站,日治時期稱為「十六份信號場」,在因山線換軌而停用之後,現在是苗栗縣指定的「縣定古蹟」
(可以看到玻璃窗的倒影,就可以知道遊客很多)

「勝興車站」的建築全棟為木造建築,而其屋頂的凸出的屋簷造型,在所有臺鐵僅存的二十座木造車站中,是絕無僅有的!

柱子上的托木設計了長矛的造型,是所有木造古蹟中,相當少見的

「勝興車站」曾為臺灣鐵路的最高車站。因為「勝興車站」的高度高,而且要爬上來得坡度也陡,這讓早期的火車要爬上「勝興站」,有時候還得借助列車尾巴外掛一輛火車頭來幫忙推!

原車站月台(電車線已拆除)

信號燈已斑駁

「勝興車站」南下方向的舊山線「二號隧道」,是遊客好奇拍照的地點

「勝興車站」附近的「站長宿舍」為苗栗縣的「縣定古蹟」

「龍騰斷橋」原名「魚藤坪斷橋」,距離「勝興車站」約5公里,建於西元1906年,但毀於西元1935年的「關刀山大地震」。地震後,由於損毀的橋樑已無法修復,再加上鐵路曲率的考量,另外建造一座新的「魚藤坪橋」,而此斷橋原貌得以保存至今

「龍騰斷橋」是一座糯米橋



長出一棵綠樹的這一段是「九二一地震」時被從第五號橋墩震下來的,現在樹都長這麼高了!




仰拍斷橋



拍攝苗栗「舊山線的」古蹟後,「順道」來到苗栗「海線」後龍附近的「好望角」來追火車
一列通過中的「莒光號」

第一次拍到臺鐵最新的EMU 800系電聯車(這日系的電聯車將取代韓系的EMU 500系、EMU 600系,成為西部幹線的主力)

「推拉式的自強號」(俗稱PP車)雖因「普悠瑪」的引進而有些失色,但無疑的是它仍然可以暫時穩坐西部自強號之主力

「推拉式」是指列車前後均有機車頭,運行時採用「前後聯動,一推一拉」的運作方式

韓系的EMU 500系電聯車

拍完這列「莒光」後,收工了!

————————————————————————
古蹟建築的「學習」、「記錄」與「分享」
內容多為個人之觀點與感想,內容如果有誤,歡迎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