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7日 星期日

2013台灣北部古蹟巡禮(一)之二

再一次來到台北早期三大名刹的「艋舺龍山寺」(其他兩處為「艋舺清水巖」與「大龍峒保安宮」)。上回來的時候只轉一圈就離開了,這次停留的時間比較久,而且因為是星期天,香客、遊客特別多,也有部分是文史研究的人員,在這裡解說龍山寺的歷史與建築。有時候拍一拍照,就躲進去文史人堆聽一聽文史志工的說明!

上回來的時候,還不認得這欄杆上「螭虎」的圖案,這次來就認得了

三川殿前銅製的龍柱,在台灣的寺廟建築中,不算多見

托木與垂花的雕飾很精緻

細看,雕塑的內容很豐富

前殿的「網目斗拱」(或稱「如意斗拱」)很複雜,雕塑彩繪很美,用色很華麗,就像是宮殿的裝飾

樑椼上鮮豔的「瓜柱」與「斗拱」(人多不方便架腳架,


龍行天下

可惜天空不優

後殿供奉陪祀的神明


在這裡拍攝的時候,聽到一日本遊客的「駁杯籤詩」對話,還蠻有趣的
男日本遊客問台灣女導遊:「這支籤是不好的嗎?」
女導遊看了看,說:「再去駁一次?」
日本遊客很狐疑地再去駁了一卦,取得另一張籤詩回來
問女導遊:「兩張籤詩都要帶回去嗎?」
女導遊告訴他:「把不好的那一張丟掉,帶好的那一張回去就好」
然後,就看到那個日本人一臉非常驚訝的樣子

其實,我也很驚訝!真得還有這麼一招嗎!?神明會不會也認為這樣太扯了!把我裝肖誒!

香火嬝繞

裝飾的剪黏人物與花朵

木形山牆與「鵝頭墜」

欄杆上的石雕,好像綁了一顆球

金色亮眼的裝飾木雕

護龍的外牆


歲月洗理的雙扇門



石雕窗櫺,但是看不懂所有表達的故事

傳統建築牆堵最底層的「櫃台腳」


很美的剪黏裝飾(趴在垂花上面的「豎材」看起來像是一隻獅子?)

在龍山寺似乎不是很容易找到防火的「鰲魚」

「獅座」的位置上是一隻「象🐘」

前殿祭拜用的鮮花與後方雕龍的「御路」

屋頂上的這條魚,不知道是不是排雨水用的「吐水」(或稱「散水」)

離開「艋舺龍山寺」後,來到「剝皮寮」。這是走廊的紅磚砌成的廊柱

剛好在展出手工風箏(這條龍還真活)

看到這塗鴉,真差一點昏過去!(真是有創意!)

陽光射入老宅的光影

紅磚拱廊的老建築

這扇窗的圖案很特別,左邊的紅磚很滄桑

土堺牆前玻璃上的燈具反光


剛好有揹相機的人走過

剝皮寮的拱廊



這是上回沒法子進入(因在上課中)的「老松國小」,它曾經是全球「學生最多的國小」。日治時期是「艋舺公學校」,房舍改建於西元1920年,是台北最早的學校之一。原為「國定三級古蹟」,現被台北市政府指定定為「市定古蹟」


既然是拍「老松」國小,雖然找不到「老松」,那就找這一株「小松」出來應應景!


————————————————————————
古蹟建築的「學習」、「記錄」與「分享」
內容多為個人之觀點與感想,內容如果有誤,歡迎指正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