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陰雨綿綿,趁著大雨稍歇下午,走訪台北圓山公園附近的「臨濟護國禪寺」後,轉來此一處為中國傳統閩式建築中響噹噹的「陳悅記祖宅」
「陳悅記祖宅」也被稱為「老師府」,據說是因爲陳維英曾擔任「仰山書院」與「學海書院」的院長,作育英才無數,而得到的尊稱
「老師府」的主人因曾鄉舉中了舉人,官拜內閣中書一職,所以除了在宅第上的中脊上,裝飾著「燕尾」外,而在庭院內可以看到兩支現今僅存而且完整的石造「旗杆座」,柱上雕塑著一條環杆而上的蟠窿
圓柱形的旗杆上有雕有「圓形斗」與「方形斗」的旗斗各一處,據說是象徵著「天圓地方」的涵義
和一隻不知道是石虎還是石獅的(應該不會是貓吧!),正由杆底往上攀爬
石造旗杆兩旁的「夾杆石」與「旗杆座」底座都還保存著
另一隻的石旗杆上的雕塑(拍這支旗杆的背景是較暗的樹木,拍起來比較清晰。前一支光反差很大)
這支旗杆上的人像看起來比較年輕,前一支上的人像都已經長著長長的鬍子了
這建築主體建於西元1807年,是一棟雙併的「三進四合院」宅第。比較早建成的是左棟「公媽廳」,而另外一棟的「公館廳」就蓋在「公媽廳」的右側。左邊住在祖先,庇佑住在右邊的子孫
「公媽廳」合院的「門廳」門楣上掛著「文魁」的匾額
由於「公媽廳」合院已經整修過了,建築外觀顏色鮮豔,但質感稍有失古味
「陳悅記祖宅」公媽廳正廳前的對聯
「悅心只在讀書會意」
「記憶勿忘創業惟艱」
公媽廳正殿步廊上的斗拱、椼桷都已煥然一新
在進到「公媽廳」拍攝時,剛好聽到正廳內供桌前有人在那討論事情,直覺感覺到這古宅還有人住著
隱隱約約聽到他們說到「哇英拜誰汗席⋯」他們是在討論他們小時候這建築外觀的樣子,我就沒有太注意,只顧著自己靜靜地找景拍照
但突然一位老先生,站在我身旁,用台灣話問我:「這個匾拍了嗎?」
我看了看頭上的「外翰」的匾額,回答他:「拍過了」
那他又問我旗杆拍了嗎?我也回應了
他就拉著我說,「要從這個角度拍才好看!」
就帶我回到門口的位置,跟我指著要怎麼拍
我想他應該是住在這裡陳氏家族的後代子孫吧,他應該也是那位剛剛說「哇英拜誰汗席⋯」的老者
他告訴我,可以從工地組合屋(「老師府」現在還在整修中)的二樓的角度拍另外一支旗杆
與另外一棟四合院的「公館廳」
這就是「公館廳」門廳上的匾額
正廳上掛著「樹德之門」的金匾額(因為陰天,而且已接近黃昏之時,對於光明較暗的室內,ISO不得不拉得很高)
廊柱上斑駁的刻字,字體真得很美
這張應該是在「公館廳」拍的(依照拍照的順序),只是在整理照片時有點疑惑,看起來已經是整修了(感覺「公館廳」還在整修中)
感覺比較特別的是這屋頂從內部看是圓弧形的,不知道是不是沒有「中脊」的彎桷「捲棚頂」,而且使用了比較簡單的「尖峰筒」(下次去再好好地確認一下)
門廳上的「二通三瓜」
改用黑白拍了一張
前廳的通樑與斗拱,雖然舊,但很有古味
「雞舌」的特寫
「公館廳」的保存狀況看起來是很糟糕,木構件的腐朽多很嚴重
更有許多構件已脫落
門廳中脊上的鰲魚與很多處的交趾燒、剪黏都破損了。右端的燕尾脊也斷掉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