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2014台灣北部日治時期建築古蹟巡禮(二十八)

上回到訪「姑娘樓」、「牧師樓」、「馬偕故居」與「小白宮」時,沒有機會進入「淡水淡江中學」,一睹「八角塔」與「淡水女學校紅樓」。今天假日雖然天氣狀況不是很穩定,但是還是決定跑來一趟,試試看運氣!

「基督教長老教會」的「私立淡江高級中學」真得是一所老學校。創辦的歷史要追溯到西元1883年,由馬偕博士創立了全台灣的第一所女子學校開始,經過數年的幾番波折,「淡水女學校」正式在西元1907年開始招生,西元1910年「婦學堂」首先被建造完成,西元1916年「淡水女學校紅樓」完成,而後的西元1925年「八角塔」也完成了。

淡水中學校八角塔樓,是一棟「非對稱」ㄇ字型的建築,設計師是長老教會的羅虔益牧師,除了建築中央的八角塔外,左右翼的紅磚樓層尾端各都有一棟建築風格相同的「衛塔」

八角塔是一棟融合中式與西式風格的建築,這種風格在台灣找不到第二棟

「八角塔」的建築配色,讓我想起建於西元1927年的「基督教長老教會的中山教會」,不知道這兩棟建築是否有什麼關連?

「私立淡江高級中學」原先的校名是「私立淡水中學校」,校訓的「信望愛」就高掛在八角塔樓上

八角塔的屋頂是中國式的八邊形「欑尖頂」,頂層各面八角邊牆的拱窗旁各有兩組看似「雙十」的空洞,應該是用於通風的目的吧!比較奇怪的是,八角樓層下的四方紅磚樓層的四個角,好像都缺了一角,似乎是刻意要讓這紅磚的頂平面變成八角形的樣子,還是這是屋角破損所造成的?

紅磚樓層的四個角看起來都黑黑的、髒髒的,不知道怎麼會這樣!

八角塔樓的右翼也是紅磚的拱廊建築,但是跟左翼樓層不同的是,紅磚的磚頭紋路是外露的,不像左翼樓層是先在紅磚的外層先抹上了一層混凝土(像天安門的午門的城牆的感覺),然後在上紅色的漆

從右翼的拱廊看八角塔樓

這是八角塔樓右翼的圓拱廊,大的圓拱廊下開了三個小拱柱,還加上一面十字架,很別緻的設計!

八角塔樓左翼的圓拱廊的入口

八角塔樓左翼的圓拱廊,這一邊的紅磚樓比右翼的樓短

八角塔樓左翼的走廊,看起來一樓的樓層挑高很高

不知道是哪位頑皮的學生,用書本把疊窗架了起來,還放了一只可愛的人偶

「埔頂鐘聲」的鐘,據說鐘聲非常宏亮。只是不巧都沒有聽到過

從這「埔頂二二八蒙難紀念碑」的記載看來,淡江中學以前也有許多人無故遭到牽連而受難


「馬偕家族墓園」就在淡江中學校園內的一隅,就在「體育館」旁教室的旁邊

「馬偕博士」的椎形墓碑,旁邊是「馬偕夫人」及「馬偕二世」的「偕叡廉」的墓碑

這是在「馬偕墓園」隔壁的「淡水外僑墓園」(自從開始拍照後,「墓仔埔」已經是走了 N 回了,但這還是第一次走進外國人的地盤「番仔埔」,「不好意思借過!」也要改成用英文講了!)

一個人在墓園裡,盯著各墓碑東找找西找找了十多分鐘,目的就是要找「吳威廉」牧師的墳墓
「吳威廉牧師」跟「馬偕博士」一樣,將一生奉獻給這一片土地,令人敬佩!

與「八角塔」同期建造的「體育館」,是台灣非常獨特的「中國式屋頂」的體育館

「體育館」附近的紅磚廊道

由拱門與磚柱,加上三角形的木桁架支撐的屋頂所構成

看這柱磚與木桁架,就看得出這是有些歷史的

這一棟是西元1939年建造的原「馬偕博士紀念圖書館」為一棟日式建築,建築前方豎立了一座馬偕博士的雕像

「婦學堂」(日治時期稱為「真樓」)建於西元1910年,是目前「淡江中學」校園內除了馬偕墓園以外,最早的建築,而當時是用來提升婦女的教育,可以算是最早的媽媽教室

「婦學堂」是吳威廉牧師的作品,而它的建築風格跟前一期部落格提到的「牧師樓」是一樣的。「牧師樓」也是吳威廉牧師設計的,而且是在西元1909年興建的

婦學堂」的側後面

「婦學堂」後面堆了很多的罈子,裡面不知道是什麼好康的?

「淡水女學校」大樓建於西元1916年,是全台最早的女子中學

這棟建築也是吳威廉牧師的作品之一,是一棟四合院的建築。在日治時期稱為「真善美」中的「善樓」,建築的外觀風格跟「姑娘樓」、「牧師樓」等相同

建築的落水管跟監視鏡頭都漆上了紅色,隱形於建築中了

建築正立面的山頭上,還留有「私立淡水女學校」、「TAMSUI GIRLS SCHOOL」等字樣

正立面一樓是一段相連的圓拱廊

側面的拱廊上的「盲窗」設計

這棟建築自始就是建造為女生使用的校舍,現被指定為「女性文化地標」

「真理大學」校園內的「理學堂大書院」又稱為「牛津理學堂」(這裡的「牛津」跟英國的「劍橋牛津」是沒有關聯的,而是指加拿大的「牛津」),建於西元1883年(那時是清朝)是全台灣第一所西式教育的學校,在日治時期稱為「真善美」中的「美樓」。

建築主體是一棟「中西混合」的「二進二護龍」的四合院,可惜的是原來的「正廳」已被拆除

拍攝的時候,有位路人(可能是「真理大學」的教員吧)看我架著腳架一直在拍照,跑過來告訴我,「理學堂大書院」的外牆因為受到擠壓的關係,已經有點凸了出來。我這才注意到,這立面的牆面的中段看起來,的確是有一點凸起,而許多地方的紅磚塊都已經有些變形了

「理學堂大書院」也是一棟中西合壁的建築,每棟建築的屋頂兩端各有一支尖尖的脊飾,正立面一樓建造了柱廊陽台,屋頂建有「簷欄」

窗戶是圓拱窗,門是圓拱門。斜屋頂上還開了數個通風用的「老虎窗」

圓拱窗上都有一段圓拱形的裝飾

這是「理學堂大書院」右棟廂房的背面

這棟是「理學堂大書院」四合院的第二落,是後來再蓋的,雖然建築風格跟前一落相同,有紅磚、尖塔、紅磚柱、圓拱盲窗與老虎窗等,也有一樣的山牆裝飾,但是太新了!一看就知道不ㄧ樣!想想,現在要把它蓋回來,「早知道」幹嘛要拆呢!?


————————————————————————
古蹟建築的「學習」、「記錄」與「分享」
內容多為個人之觀點與感想,內容如果有誤,歡迎指正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