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2014台灣北部日治時期建築古蹟巡禮(二十七)

離開「淡水鄞山寺」之後,接下來的目標轉向去尋找幾處,將一生的歲月奉獻給台灣的加拿大長老教會的傳教士相關的古蹟建築,他們分別是「馬偕」博士與「吳威廉」牧師(當然他不姓吳)

吳威廉牧師不只是宣教,而且是許多建築的設計師,他所設計的建築,包括了真理大學内的「牧師樓」「姑娘樓」、「舊馬偕醫院」與「淡水高等女學校」等,以及「淡水紅毛城」旁的「英國領事官邸」增建迴廊,和之前幾篇部落格中曾經提到的「大稻埕禮拜堂」與「北投禮拜堂」也是吳威廉設計的。

「滬尾禮拜堂」為「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淡水教會」,現在的教堂改建於西元1933年
建築採用教堂的「哥德式」建築式樣,「鐘樓」、「尖塔」、「尖拱窗」、「扶壁」等建築特徵在「滬尾禮拜堂」上均可以看到

這是拜訪台北地區五棟古蹟教堂中的最後一棟(前四棟分別為「濟南教會」、「中山教會」、「大稻埕教會」與「北投禮拜堂」)

「尖拱窗」與「彩繪玻璃」

接下來,以下這四棟紅磚建築看起來都很像,都是殖民地式的磚拱「番仔樓」
只是建造的時間有先後的差別而已

1)「淡水英國領事官邸」建於西元1891年,現已與「紅毛城」被指定為「國定古蹟」
2)「姑娘樓」建於西元1906年,現為「真理大學」所使用
3)「牧師樓」建於西元1909年,現也為「真理大學」所使用
4)「達觀樓」建於西元1899年,現稱為「淡水紅樓」,為一開業餐廳所使用
了這幾棟以外,印象所及,還有一棟看起來很接近的是,遠在高雄西子灣山上的「英國打狗領事館」,只不過這一棟只有一層樓

而這些建築的共通特性是:
1)兩層樓紅磚拱廊建築,邊磚柱都比較粗
2)二樓均為半圓拱,一樓為弧拱或半圓拱
3)弧拱與半弧拱的拱基均有「線腳」修飾
4)拱廊均使用「綠釉瓶形欄杆柱」

這是「淡水英國領事官邸」,它的中央磚柱是採用「對柱」的設計

這棟是「真理大學」內的「姑娘樓」,它大拱與小拱的設計與「英國領事館官邸」不太一樣

「姑娘樓」為「吳威廉」牧師所建。因為它一直是提供給外籍的女傳教士所居住而得名



現在用作「真理大學」的校長室

這一棟是「真理大學」內的「牧師樓」,就蓋在「姑娘樓」旁邊。
原為吳威廉牧師蓋給自己居住的住所,其後也是供給男牧師居住的地點,於是就被稱為「牧師樓」

一樓二樓間裝飾著「凹凸齒狀飾」

庭院內的這一株(應該是鐵樹吧^_^)真得很大株

以往一直有個困擾,不知道要如何分辨「姑娘樓」跟「牧師樓,今天終於發現,辨識「頂冠帶」就可以看得出來

這是「牧師樓」屋頂的頂冠帶裝飾較為繁縟

這是「姑娘樓」的部分,使用比較簡捷的直線條

吳威廉牧師很聰明,一張藍圖蓋了三棟很相似的建築

「淡水紅樓」風格接近,但細節有些不相同(現今尚不知設計師為何人!)
一樓與二樓的拱形均採用「半圓拱」,與吳威廉所設計的「一弧二半圓」的其他棟相同,另外拱廊的外框都還有加尚弧形的白灰裝飾。然而屋頂因爲已改建了,看不出來有沒有差別了

迴廊磚柱的柱礎,紅磚的砌法採用「馬齒」(或稱為「牙子砌」)

「淡水紅樓」靠近淡水老街,現在已改建成中西式餐廳


「紅色」的逛完了,現在換成「白色」的了

「滬尾偕醫館」是馬偕博士行醫的場所,也可以算是現今「馬偕醫院」的前身

這一棟為「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建於西元1890年,有「小白宮」之稱

這裡也是一處拍攝婚紗的好地點,短暫時間的停留就看到數對前來拍婚紗的新人





收集雨水的「落水管頭」

練習拍拍白色拱廊的線條與光影






這棟是「馬偕故居」建於西元1875年,跟前一棟一樣都是屬於殖民地式迴廊建築。正立面屋頂上方可以看到一扇用於通風的小「老虎窗」,另外有兩根煙囪

迴廊白淨得很美(攝影時不要忘記「見白加光」哦!)

很有「地中海」的 fu 吧!

這是迴廊上的燈座


最後,再來個「紅白混合」吧 ^_^

由於到訪時未能進入淡江高中校園,就無緣一睹校園內的「淡江中學八角塔」了

只能拍一拍校門口的「八角塔」警衛室


最後晃啊晃地晃到了「淡水外僑墓園」

由於它也是在校園內,無法進入,所以只能隔著圍牆拍了幾張

這個區域,剩下還沒走到的幾處,只能再找時間來試看看了

應該會包括「淡江中學八角塔」、「淡水女學校」(現純德女中)、「理學堂大書院」、「淡水外僑墓園」內的「吳威廉墓」與「馬偕墓」

————————————————————————
古蹟建築的「學習」、「記錄」與「分享」
內容多為個人之觀點與感想,內容如果有誤,歡迎指正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