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

2014台灣北部古蹟巡禮(十)

今天來到觀音山南麓的「西雲禪寺」,其實是跟前幾天去的「淡水鄞山寺」有關!

「西雲禪寺」建於西元1768年(清乾隆年間)比「淡水鄞山寺」的西元1822年早了許多,雖然兩座寺廟供奉的主神不相同,但是都是「汀州客家」的建造風格,有些建築的特徵是很接近的。

上山的路上,可以看到許多這樣的日式石燈籠

「西雲禪寺」基本上是「單殿四護龍」的三合院格局,但它比較特別的是外護龍比內護龍稍長,這是「客家建築」中稱為「一字二彎式」的建築格局

與「淡水鄞山寺」不同的是,「五股西雲寺」只有一落,沒有像「淡水鄞山寺」一樣的「門殿」

「西雲禪寺」殿內殿外掛了不少祈福的「國泰民安」紅燈籠,對於拍攝一些建築特寫,造成一些些困擾

放大光圈,來拍一張散景

山牆的「燦景」的花瓶與彩繪色彩很清新。「垂脊」尾端的「瓦當」、「滴水」的大小與顏色跟旁邊的「瓦當」、「滴水」不一樣。而且覺得好像看到一隻小熊維尼!,有眼睛、鼻子跟耳朵 ^_^(從照片上也看到屋頂的屋簷有些斷裂而彎斜的現象)

「垂脊」最前端的雕花「排頭」與長著腳的「圭角」

為了避免紅燈籠的晃動,造成影像模糊,只好調高ISO以加快快門速度(但是似乎還是調得不夠高,後方的燈籠還是有點糊  -_-#)

藍紅綠色澤鮮豔的「吊筒」與龍首「通屐」

步口廊的「牌樓面」採用「一斗三升」的斗拱,「淡水鄞山寺」也採用了相同的設計


正立面窗櫺「格心」採用一般最常見的直櫺窗「一馬三箭」窗

步口廊柱的下半段是石柱,而上半段是木柱,這還算蠻特別的

門口放著一隻雕有蓮花石柱,不知道是不是以往整修的時候,更換下來的石柱

「門枕石」(又稱為「門箱」)是用來保護門框,而且它跟「淡水鄞山寺」的型式與雕飾都一樣

「三通五瓜」的棟架,與「淡水鄞山寺」正殿的棟架相同。但「西雲寺」在「中脊樑」的正下方多了一根樑,看起來應該是客家寺廟的特色。而且也是因為這根樑的關係,最上方的「瓜筒」看起來就變得比較小顆

通樑(二通、三通)下方多了一塊「員光」(不確定是否有其他的名稱?),似乎是比較不一樣的(「淡水鄞山寺」的正殿只有「三通」下方有)

這是「三通五瓜」的背面,疊拱上只有「桃彎斗」,但是跟正面比起來,沒有「拱」跟「雞舌」

木雕彩繪的「托木」是所有傳統寺廟不可少的

龍頭魚身的「鰲魚」

捲棚頂下的「獅座」

這是獅座的背面


好天氣遠眺台北市區





中脊「脊肚」上的「剪黏」裝飾(中脊看起來已經有些彎了)

垂脊「三角堵」內的彩色「剪黏」與排頭的立體「泥塑」(尾端底下的「圭角」很明顯)

右外護龍的山牆是「金形山牆」

外護龍的「鳥踏」與右邊的「火庫起」

遠處是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滙口,遠山是七星山

在這裡視野很廣,近端看到的高架橋是「64線快速道路」,而稍遠處的高架橋樑是五股與蘆洲之間的「成蘆橋」

「西雲寺」的附近是公墓區,這是寺廟後方一座掛著國徽的墓園


————————————————————————
古蹟建築的「學習」、「記錄」與「分享」
內容多為個人之觀點與感想,內容如果有誤,歡迎指正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